【最終還是要回到本質】
艾薇以前有個同事,是部門中的一員,他很會做報表,但工作的時候很常犯錯,犯的錯誤不是真正的大錯,就是些粗心大意,讓人氣到想翻白眼的那種。
比如,像是要幫隔壁同事印名片,職稱會寫錯。或是像製作文宣就是無法校對正確,老是有錯字之類的。給他專案去負責,也總是丟三落四,沒有考量活動成本。
但他提出,他的專長不是做這些雜事,而是分析數據。事實上,公司業務也不是能按照你的心意去做,還是得看整體業務安排,所以他除了數據分析和活動企劃之外,還是得做他所謂的雜事。
我是他的主管,所以剛開始總是苦口相勸,要多注意點啊!但隨著層出不窮的錯誤,耐性被磨光,忍不住問他說,你到底怎麼了?
他那時已無心在職位上,說想要創業。
在工作上,我向來是不留人的,既然已經有想走的心,再留也沒什麼意思,就讓他走了。
後來,再看到他,是在別的同事給我看他的臉書分享,他開了雞排攤,創造了話題,好像做得有聲有色。
但前陣子,同事跟我說,他的雞排攤歇業了。我去看了他的部落格,部落格裡詳細記載他如何運用數據跟廣告投放來推廣雞排攤的生意。
仔細看起來煞有其事,但有想過嗎?為什麼那些經典小吃攤,甚至其他雞排店,不用數據分析也不用廣告,卻也賣得嚇嚇叫。
其實,終究要回到事物的本質上。
就算很會投放廣告,很會數據分析,但雞排店最重要的是成本掌控跟顧客回流,在那些精算的時間,如果拿去開發些商品,增大銷售也許是另一個方向。
我還是比較相信,過度的調查研究是適合大公司的,像小公司來說,在可控制的因素下,多去嘗試新事物,從結果中去學習修正,會比執著於數據來的好太多。
就像沒有花枝丸跟米血糕的雞排攤,我想再怎麼會投放廣告,製造議題,也是很難生存的。